小震中的大反思

日期: 2024-11-04 作者: 应急救援演练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最近一段时间当我们看国内外的时候发现地震是比较多,尤其是5月28日这一天,发生在唐山的连续两次的地震,实际上给人们提了个醒,不妨检查一下自己具备的防灾意识和知识、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这次唐山发生的等级并不高的地震里面,我们特别欣慰地看到这么一段网络上流传的录像,那就是一所学校在两分钟里面就非常从容而有序把2000多名学生全部转移出去,我们一起先看一下这段录像。

  或许是随着那场灾难太过惨烈,所以今年5月28日的4.8级地震尽管震级不大,却仍然触动大家极为敏感的神经。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5月28日10点2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处也就是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了4.8级地震。

  29号凌晨5点,这一地区再次发生一次3.2级的地震,震源深度是6公里,那么对于这两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有关有经验的人指出,28号4.8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而29号凌晨3.2级地震则是前一天地震的余震。

  通讯手段的进步,让每一个大家关注的信息瞬间就可以传到每个角落,尽管专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但发生在唐山的两次地震还是会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包括余震说,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各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关于地震的争论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消失,而在此次唐山地震中一段只有6分32秒实拍地震发生后,一所学校撤离的视频,却几乎迎来了大家一致的赞扬。或许与似是而非的争论相比,这段视频所反映的现实更为迫切。

  5月28号上午在10点22分40秒之前,视频中的班级或上课或考试,一切正常,突然画面抖动了一下,地震发生。

  在地震发生一瞬间,学生们出现了短暂的骚动,但随后按照老师的要求他们全部双手抱头蹲在了桌子下面,振动一停止所有学生马上按照顺序开始从前后门撤离。

  离开教室,老师们迅即在楼道和楼梯进行疏散,10时25分27秒视频中还出现一名男生背着一个腿上打着石膏的同学匆匆下楼,周围有三名男生陪护,一人手中还拿着一副拐杖,事后大家得知,这五名男生是该校九年级二班的学生,受伤的学生叫常钊,腿是在一次意外中受伤的。地震发生后,背着常钊撤离的是他的同学孙昆,视频显示同学们陆续从教学楼撤出,并在操场集合。

  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发生后,唐山英才学校2000多名学生只用了两分钟时间就全部撤离,根据校方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进行不定期、不进行事先预告的防震演习,而这是对老师和学生的硬性要求。

  董倩:我们刚才看的录像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很多人都会以为是学校的一次演练,实际上这是一次地震的实战。在这次实战中这个学校从上到下所有人表现都非常棒。而且通过监控录像全程录下来之后,给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实战的逃生的课本。我们接下来就请中国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的副主任邹文卫先生给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一次逃生的录像中到底有哪些可圈可点,可供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邹主任您好,我不知道您看完这段录像之后,让您打分的话,您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董倩:我们先看同学,地震来临的时候同学有的一开始还是有点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先往外跑,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之下马上就躲在桌子底下,您先点评一下这个同学的表现?

  邹文卫:绝大部分同学在第一时间马上清楚自己干什么,就躲在桌子下面或者桌子旁边非常的有序,有个别同学产生了慌乱,往教室外跑,在老师的劝导和引导下,马上就清楚自己该在啥地方了,所以就整个做的非常有序。

  董倩:我们能从录像中看出来,他们躲在桌子底下或者桌子旁边这样的做法是为什么?

  邹文卫:因我们知道在地震中特别是一般的有感地震,或者一般的地震中,像房屋完全垮塌此现状是比较少,主要躲在桌子下面或桌子旁边防止一些坠落物的伤害。

  董倩:另外您点评一下老师的举动,是先让孩子们蹲下之后,但是有的老师没有蹲下,有的老师是蹲下了,您怎么分析老师的做法?

  邹文卫:我认为这个学校的老师做的还是十分好的,在当感觉到地震先指挥同学们隐蔽好,自己首先把教室门打开,因为有些时候地震大一点有可能把门挤住,门打不开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老师的表现非常专业。但是从录像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有的老师就没有躲,有的老师也跟着同学在让同学们躲避以后自己也躲一下,应该说老师也应该躲,因为我们第一步要保证同学的安全,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工作者,作为一种有师德的老师先让同学们躲,然后自己也得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老师也应该躲。

  董倩:另外邹主任看完这段录像以后给我印象特别深,孩子们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虽然人比较多但是他们那种有序,没有一点的拥挤,对这个情况您怎么看?

  邹文卫:这个恐怕就是经常训练的结果,如果不是经常训练,恐怕你就是演练一次两次也做不到这个程度,说明这个学校对演练抓的还是相当紧的。

  董倩:还有一个细节,同学们从教室里面出来之后,在楼道里面非常有序,有的是往左有的是往右没有混乱,这个是怎么做到的?

  邹文卫:这就是平常演练的结果,我们说我们的应急避难行动先是躲,再有序转移。这个学校从录像看非常非常的好,同学出来以后有的走前门有的走后门,有的从一个方向,另外一部分从另外一个方向,没有丝毫的拥挤和慌乱,说明这个学校这方面做的相当不错。

  邹文卫:这个硬件我们看学校按理说这是唐山的学校的话,是震后重建的,应该说抗震能力是不错的,另外我们看它的疏散通道,它的楼梯也比较宽敞,而且楼梯中间都划了线,硬件也得到保证。

  董倩:还有一个网友比较热议在这次逃生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他是背着一个另外脚受伤的学在往外走,还有三个同学在帮助他,对这样的一种做法您的评价?

  邹文卫:体现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他们的友情以及爱心我觉得这平常的可能跟学校的教育以及演练也是有关系的。

  董倩:总而言之通过您点评的这一些细节能清楚看到,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能清楚看到平常学校进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演练,您通过这样的表现您给平时的训练您评估一下。

  邹文卫:我认为这个学校在平常,首先让同学们有防震减灾的知识,在平常学校有这个预案,平常的演练根据预案来进行的,所以就结果是十分好的,刚开始地震的时候同学们那种有序的表现好像不是在实战,而是真实一次演练一样,实际上做的相当不错。

  董倩:好,谢谢邹主任给我们点评,就像刚才邹主任说,有三个因素他们同时具备了,一个就是比较坚固的校舍,再有平时的演练,还有就是在这种充分救灾、防灾的意识,当三者同时具备的时候,平时我们老说一句话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万一发生的时候这种充足的准备就可以让大家非常从容的度过这种万一。

  刚才我们正真看到的是地震,其实除了地震平时大家在生活中也不可避免一些突发的其他灾难,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能平安的度过吗?

  就在昨天上午九点左右,上海地铁7号线一列列车行驶至镇坪路站时,车厢里突然响起来报警铃声,顿时车厢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惧与慌乱之中。

  上海地铁7号线 鸣笛事件亲历者 周逸群:后来车厢就开始有一阵骚乱,然后有女生在尖叫,就发现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冲出这个地铁的车门,然后我也是跟着人流一起被挤出去了。

  事件发生后的数分钟内,众多在现场的当时者都纷纷发布微博,描述了现场的混乱,拉了几声警报人就疯狂夺路而逃,一个女的鞋子被踩掉找不到了,一个女的包被打散,刚挤上去又被挤下来。混乱的鞋子、包啊都乱飞,还有人一早就被乱踩。逃上去后我惊讶地发现的伞上戳着一把长头发。

  乘电梯的群众连滚带爬,一瞬间一片惊恐混乱,像某个灾难片中的情景,恐惧感袭击。

  突然所有人尖叫着从地铁里冲出来,一下子现场一片混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很多人从逆行的电梯冲上去。

  周逸群: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车厢里面有炸弹,或者有歹徒之类的这些,或者有火警特殊危险情况,当时也是挺害怕的,就想着先挤出地铁再说。

  就在11秒的时间内,总共6列车厢的乘客全部都涌出了车厢,这不但让一些人跑丢了鞋子,还有一些人的身体受了轻伤,大约五六分钟后,地铁广播通知大家列车一切正常。随后该列列车正常运行,驶离了镇坪路站。

  事件发生半小时后,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发出信息,说明此次列车鸣笛是列车烟感警报误报所致,而事后这次的意外也被一些媒体认为,是暴露出人们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周逸群:我知道应该是有序的离开,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情况,所有人都往外面挤,当时就没有办法按照之前的常识来进行逃生。

  虽然此次事件并没有造成伤亡,但是它所暴露出的却令人不安,面对瞬间混乱的人群我们能做这样的想象吗,假如上海地铁7号线出现了更大的意外。除了上海地铁的这个插曲,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一份通报,却通过血的事实对社会的应急再次严肃提出了担心,通报指出近年来我国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的较大事故呈多发态势,仅5月份以来就已发生11起,事发时只有14人涉险,但最终却导致40人死亡,8人受伤。

  以5月5号湖南省益阳市中国电信的一起事故为例,实施工程人员在架设光缆施工中,本是1人携扶梯碰触低压线触电,但是由于另外两人缺乏经验,导致他们在施救过程中相继触电,事故最终造成3人死亡。

  再以5月9号新疆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新疆分公司的一起事故为例,本是两名作业人员因氩气泄露中毒窒息,但是8个工作人员同样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事故最终造成6人死亡4人重伤。

  董倩:其实这是一次很鲜明的对比,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平时是训练有素的话,在面对天灾的时候连孩子都可以安然度过,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这种训练,那么在面对一点点混乱,大人也可以把混乱变成人祸。

  接下来继续连线邹主任,邹主任我们又看了一段录像,就是上海遇到地铁事故的时候发生的紧急事件,在看完了孩子们的训练有素之后,您再点评一下您看到上海地铁里面发生的混乱。

  邹文卫:这个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们那么有序,但是上海地铁一次误发的警报引起这么大的慌乱,说明我们的公众,特别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缺乏应急避险的知识,第一首先发生恐慌,一听到警报发生恐慌。第二缺乏基本的知识,那就是说地铁里面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第三也有一个从众心理,大家都跑也跟着一块跑,索性的是没有发生伤亡,否则就不堪设想。

  董倩:您刚才主要说乘客的这一方面,这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除了乘客要镇定有素之外,另外一方面作为当时这种环境,比如说地方的运营方和现场的管理人员他们现场应该做的又是什么?

  邹文卫:这是另外一个应该提到的方面,我们的地铁设施应该有一些安全的标识,在很容易辨识,另外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出现,应该指挥旅客应该怎么做,但是好像在这个报道里没有看到,这个是比较遗憾的,直到六分钟以后才有广播来通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这方面管理,安全的管理确实还应该加强。

  董倩:在这种公共场合,尤其是公共场合拥挤导致的混乱发生的一系列的危险,您觉得平时应该怎么杜绝?

  邹文卫:对,一个是首先具备这方面知识,首先就要留心,平常在坐地铁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哪些是安全通道,哪些安全设施有什么作用,如果平时注意到这些真正碰到这种情况下就胸有成竹不慌不乱,否则慌乱是难免的。

  董倩:刚才短片里面也提到一个,你面对危险的时候你想救你没有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有时候又扩大这方面不利的后果,您对这方面的建议是什么?

  邹文卫:灾难和事故有时候不可能避免,当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就尽量减少损失,我们去救人首先我们应该科学施救,施救的人员首先要有安全知识,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样才不扩大这种伤亡。在这种情况下平常就应该不管我们的管理部门,还是我们的这些具体的人员,不仅仅要求有自身安全的知识,而且要有一些帮助别人救护别人的科学知识,就是所谓的自救和互救知识都应该具备。

  刚才看到了两个对比,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每年5月12号是我们国家的防灾减灾日,这种意识作为一种纪念日的方式让每年都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开始却远远不够,刚才说到如何自救和帮助别人,我们有一种旁观者的假象,有人说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不高,其实这有可能这是一种假象,当面对别人遭到为难的时候,有的人袖手旁观真的不是说,他愿意袖手旁观,而是说他想救,但是他不会救,比如说到了一些生病的老人他也许救会帮倒忙,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去选择袖手旁观。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软件,接下来再强调一下硬件,因为在面对不管是天灾或者其他灾祸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必须做好硬件这种功课,接下来才能够谈到软件,我们继续往下看。

  2008年5月12日一间间学校和一个个老旧小区在汶川大地震中成为废墟,重建中,民众和舆论都对新建建筑的抗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5月四川省校舍安全工程开始启动,按照计划到2013年全省1157所中小学校的校舍都要进行加固重建,全面解决现有校舍的安全隐患,达到抗震避险综合防灾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很多地方也纷纷展开了校舍加固工程,以北京为例,市政府决定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逐栋排查鉴定,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最后确定由300所中小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改造。而安全加固工程完成后,所有校舍都讲达到抗震8度的设防要求。

  今天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新防震减灾法将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集中密集场所房屋建筑的抗震标准。

  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后,北京市从2011年4月开始又对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固节能综合改造工作,为此北京是投入财政资金约150亿,改造的老旧小区涉及30万户居民100万人口。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张农科:由于我们国家第一部抗震设防标准是1978年才颁布的,那就意味这我们1980年以前许多房屋没有抗震设防设计。

  按照北京市的计划对198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房屋间进行抗震鉴定,对不达标的老旧房屋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改造,并在今年9月15号前完成影响市容环境的主要环线重点地区周边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

  北京市民 樊兆钧:你肯定是受点累招点烦这个是肯定的,但是你长远的看这是好事吧。

  面对地震危险仅有安全的建筑还远远不够,一旦发生地震城市避难所所发挥作用更为重要,记者曾在北京世纪坛附近对百位市民展开过调查,结果显示,47%的市民并不知道他们每天经过休闲的公园绿地是应急避难场所,而74%的市民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用途和相关功能等细节也并不了解。

  北京减灾协会常务理事 张少泉:提高城市整体的一个抗灾能力,关键是在基层,在老百姓在于民众在于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应急知识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1处,总面积约1406万平方米,可容纳的人数是236万人,约为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此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分布也不够均衡。

  北京民防局应急处处长 杨文斌:我们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在规划里提出来2010年、2011年没有建成避难场所的必须要建至少1到2个,今后每年大概要有20%的速度。

  董倩:地震灾难学生有这么一句话,叫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现在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大城市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集中,其实越是现代化的城市它要真面对危险的时候就越脆弱,在这城市里面生活我们应当作出什么样平时的准备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邹主任。

  邹主任我们看,以北京市为例,我们掌握的数字,北京市是71处应急避难场所,如果都用上的话只能解决北京十分之一人口避险的问题,我们看出不够,但是北京的城市发展寸土寸金,有可能再继续建足够容纳所有人的避难场所吗?

  邹文卫:是这样,我们现在避难场所已经全面铺开了,但是就像主持人说的我们的避难场所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人口,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说还要加强其他方面,我们把房子盖结实、加固、进行抗震加固,特别是我们的学校和医院人员密集的场所。刚才说了去年一年我们北京市加固了学校,这个加固的结果是原来抗8度地震的学校抗震标准更高,甚至能抗9度的地震,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的学校有的体育馆加固以后也可以作为避难场所,像日本那样,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抗震应急避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董倩:好,谢谢邹主任带来这么多的信息和知识。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居安思危,只有我们平时把这种危险的意识化解在平时的每天,那么当危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从容的应对平安的度过。

易游游戏,专营 自动扶梯 住宅电梯 载货电梯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360699622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易游网手机游戏平台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闽ICP备2021014071号-1